<
t8b4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北宋穿越指南 > 后记二十七·反面典型朱神符
    谢衍还没走到校门口,就发现前方已是人挤人。不仅有许多学者,还有大量没有离校的太学生。

    负责前导的宫廷侍卫,正在有条不紊的疏通现场。

    谢衍没有再往前挤,跟着一群学生走到路旁树荫下。

    旁边有个二十岁左右的太学生,本来没把他当回事儿,余光无意中扫到他的腰间玉佩,然后就一脸惊讶的看着他。

    太学生作揖行礼,态度恭敬道:“在下太学内舍生薛璨,不知这位学士尊姓大名。”

    谢衍还礼道:“谢衍。”

    “啊!”薛璨一声惊呼,“你就是那个阻尼……”

    “还请低声些,莫要惊扰旁人。”谢衍报以微笑。

    虽然平时就能在太学见到许多学士,但薛璨此刻显得特别激动:“谢学士,我有好多同窗都在讨论你那篇分子论文。虽然……虽然抱有怀疑态度的不少,但认为你那篇论文有道理的也多。”

    谢衍说道:“过些时候就能验证了。”

    薛璨问道:“如何验证?”

    “到时候你就知道。”谢衍当然不是为了装逼,一直藏着天平不拿出来,是害怕横生枝节出什么意外。

    薛璨又问:“有人说谢学士在金陵读太学,还有人说谢学士在成都读太学,甚至有人说谢学士没读过太学。到底哪个消息是真的?”

    谢衍说道:“没读过。”

    “那谢学士出自哪位名师门下?”薛璨显得特别八卦。

    谢衍说道:“太祖门下。”

    薛璨一怔,随即哑然失笑。

    “玉光兄,你在这里啊,教我们好找。”一个声音响起,足足来了十多个太学生。

    薛璨连忙介绍:“你们来得正巧,这位便是谢学士。谢学士,这些都是我的同窗。”

    双方互相见礼。

    这些学生,大部分都对谢衍很尊重,至少表面上看起来很尊重。

    但也有两三个例外,言语表情都很冷淡,完全不给谢衍好脸色。或许是出于嫉妒,又或许是受他们的导师影响。

    皇室队伍终于过来,走在最前方的是仪仗队。

    那些大戟和金瓜武士,一个个生得人高马大,平均身高在一米八以上。而且,全身盔甲鲜亮耀眼,威风凛凛摄人心魄。

    亦有皇家火枪队,肩上扛着火铳,修身制服显得很干练,步伐整齐划一纪律性极强。

    伞盖之下,叶太后牵着小皇帝走来,被一群太监和宫女簇拥着。

    “大长公主果然也在啊!”许多学者窃窃私语。

    大长公主是先帝最年幼的女儿,五十多岁了老来得女,因此对她异常宠爱。

    她身材高挑,穿着一件翠色长襦,下身是一条鹅黄罗裙。胸前挺拔虽不露沟,锁骨下却也白花花一片,伴着阳光反射看得人眼晕。高椎髻装饰着玉蝉金雀,还有几支步摇在晃来晃去。

    雍容华贵中透出三分淡雅,端庄秀丽中又有两分妩媚。

    谢衍的视线,在太后和公主身上来回移动。

    该选哪个呢?

    唉,好烦躁啊。

    上一次这么难以抉择,还是在初中的时候,因为选北大和清华的问题而苦恼许久。

    叶太后挺有味道的,西域混血,长得有点像马尔扎哈……不对,是古力娜扎。

    但大长公主好高啊,肯定有一双大长腿。

    “竟是长乐居士!”

    突然有人低声惊呼,但能听懂这句话的,肯定已经上了年纪。

    长乐居士,是女进士陶金凤修道时的别称。

    此时此刻,陶金凤以宫廷女官身份,跟在小皇帝的侧后方。

    那十几个太学生,已经顾不上谢衍了,注意力全都转到皇室成员身上。

    等宫廷队伍完全走过去,道路两旁的学者和学生才汇拢,跟在其后面走向学校的大礼堂。

    礼堂有正常楼房的三层高度,但走进去才知道里面是空的,用一根根巨大立柱做支撑。

    这种立柱的木料,一般用来建宫殿。

    礼部官员和学会高层,一路陪同他们进去,今天就连礼部尚书都来了。

    小皇帝登基之后的第一场全国学术会议,必须搞得隆重些。

    那十几个太学生,在礼堂外面停下,无比羡慕的目送谢衍进去。

    有吏员守在门口查验请柬,通过请柬编号对谢衍说:“谢学士的座位在倒数第一排。”

    “多谢指点。”

    谢衍直接往最后面走,他能被邀请已是特殊待遇,开幕会议肯定别想坐前排。

    学者们陆陆续续进场,谢衍举目四望,竟然看到有十几个女学者。

    那些女学者不分什么等级,全部被安排在叶太后和大长公主周围。既让两位女贵人有了聊天对象,又把她们跟男人隔开以避嫌。

    全国范围内,研究学术的女子其实很多。

    尤其是那些女神童出身的,因为有陶金凤的前车之鉴,现在已经没有女子奢望进士做官了。

    女神童一般在读太学期间嫁人,能坚持到毕业的都极少。但是嫁人之后,还可以在家研究学问,订阅各种学术期刊,尝试着写论文给学会投稿,又或者写信跟朋友交流学术问题。

    或许是被家庭琐事拖累,或许是别的什么原因,私下研究学术的女子很多,能取得成果被授予学士身份的却极少。

    今天出席大会的十多人,已经是全部的女学者,而且大部分是最低级的药玉学士。她们跟谢衍一样,属于特邀学者,正常情况下没资格参加。

    谢衍找到自己的座位,左手边是个老头儿,右手边是个中年人。

    互相问候之下,谢衍才知道那老头儿是济南医学院的教授。

    医生得好好结交一下,保不准自己哪天就有疑难杂症,谢衍没话找话的跟这老头儿闲聊。

    忽地,门口方向一阵轰动,附近的学者们纷纷起身,但很快又被人给轰回去坐下。

    叶太后也牵着小皇帝站起来了,并且跟大长公主一起走向门口。

    皇家学会的总会长,拄着拐棍被人搀扶进来。

    这位老会长的辈分很高,就连鼎泰帝都是他的晚辈。他身为庶出宗室,并没有继承爵位,却因学术成就一步步升为侯爵。

    当然,宗室身份肯定在起作用,纯靠自己升不了那么高。

    虽然学者的爵位不能传给下一代,但也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得到的。

    小皇帝被牵着去给老会长行礼。

    老会长笑得露出已不剩几颗的牙齿,他宠溺的先摸摸小皇帝头顶,又把手伸进怀里摸出一颗糖,撕掉糖衣往小皇帝嘴里塞。

    小皇帝明显有些懵逼,扭头看向母亲。叶太后微笑点头,示意儿子把嘴巴张开。

    又过一阵,开幕会议正式开始。

    率先登台讲话的,是皇家学会的总会副会长。

    老会长早就不理俗务了,这个副会长才是真正管事儿的。他先感谢在座的所有来宾,又回顾这几年的重要学术成果,展望一下未来的学术前景,并表示皇家学会永远忠诚于皇帝。

    谢衍感觉这个大礼堂好牛逼。

    他坐在最后一排,台上讲话的人,远得五官都看不见,整张脸都是模糊的。但明明没有扩音工具,讲话的声音却能传到最后排。

    这座礼堂,本身就是扩音器!

    或许是因为台下的贵人太多,副会长的发言不到十分钟就结束,接着又请老会长上台讲话。

    老会长颤颤巍巍被搀扶上去,声音居然还挺洪亮:“鄙人老了,时日无多。今天这场盛会,是我临时起意要办的。想着在入土之前,见一见以前的老朋友,也见一见现在的青年才俊。”

    “我五岁开蒙,十七岁发表论文,今年将满八十岁。这辈子大致上过得很顺遂,也取得了一些不足称道的小成就。我也曾经得意忘形过,还带着学术成见批评年轻人。事后证明,是我错了。”

    “最近就有两位年轻学者,被大家批评得厉害。我想说一句,只要不是能证伪的东西,就千万不要妄下结论。我在这上面犯过大错,我连道歉的机会都没有。被我横加指责的那位学者,其学术成果被证实的时候,他本人已经病故好几年。”

    “我能做什么?只能去他坟前上柱香。这件事已成胸中块垒,一想起来心头就堵得慌。总感觉自己做了错事,盼着能早点死了,去泉下说一句抱歉。”

    “请诸君引以为鉴,不要重蹈我的覆辙。”

    老会长讲话完毕,台下一片掌声。

    接着又请叶太后上台,叶太后摆摆手,似乎不愿出风头。

    这事儿早就决定了,主持人也是知道的,但邀请太后代表皇帝上台讲话,就算不讲也要走一个流程。

    终于,轮到礼部尚书严希德讲话。

    这位直接从太祖太宗说起,逆向追溯到先秦时期,一直讲到如今的学术界。就在人们以为他要讲完的时候,他居然又聊起了国外的学术。

    严希德说:“十年前,我被外放去做印度总督,接触过西方诸国的商贾,也了解到许多西方的学术进展。”

    “印度诸国不行,虽然他们离大明很近,但他们只相信乱七八糟的神。”

    “天方诸国却很开明,那些信沙漠教的国家,是非常尊重学者的。尤其是那几个天方大国,都建了很多太学和图书馆,德高望重的学者可以直接做官。”

    “天方诸国的大学者,往往委托天方商贾,从大明订购学刊运过去。防是防不住的,因为天方商贾又暗中委托了大明商贾。那些大明商贾见钱眼开,一本学刊能卖几十块银元。卖一本还嫌赚少了,往往誊抄几十上百份卖出。”

    “一本学刊在大明印刷,往往两三年之后,就会出现在埃及的苏丹图书馆。尤其是这二三十年,偷学大明学术的天方学者越来越多了!要不是没找到煤矿,估计埃及连蒸汽机都有了!”

    谢衍听得目瞪口呆。

    一个蒸汽朋克的大明还不够,还要再整出一个蒸汽朋克的中东?

    当然,这有点杞人忧天。

    中东那些沙漠教大国,确实有着长远的学术传统。但那里所有的学者,身份首先必须是宗教学家,一切都要以宗教为前提。

    而且,教育体系和学术体系过于落后,大部分的学术成果根本无法被运用。

    再加上隔三差五的战争,以及非常落后的生产力,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都穷得很。

    而苏丹们也更关注权力、战争和宗教,在表面尊重学者的同时,又完全不听学者的建议。

    倒是军事技术追得很快,火枪、火炮都运用于海战了。只是碍于经济和生产力,火器部队的规模一直不大,仅作为杀手锏在关键时候投入战场。

    腐败无能的晚清政府,还派学童到欧美留学呢。

    但这些学童又能改变什么?

    不仅是中东沙漠教国家,就连拜占庭也能接触到大明学术期刊,只不过是从中东诸国那里二手传播。

    甚至连罗马教皇都看过学术期刊!

    前前前前前任罗马教皇,在读到日心说的时候,立即给欧洲各国君主写信,联手封禁所有来自东方的歪理邪说。

    各国君主爽快同意,却私底下找来自己看,因为大多数论文看不懂,他们才收起了强烈的好奇心。

    如今除了教皇国,整个意大利地区,都是神罗的地盘。

    意大利的几大商业城市,有一些贵族已在悄悄研究东方学术。教皇越是禁书,他们就越要看,而且一点都不害怕。

    因为他们是神罗皇帝的子民,而神罗皇帝又跟教皇有极深矛盾。

    给教皇十个胆子,都不敢派人到神罗的地盘玩烧烤。

    神罗皇帝,其实已悄悄研究出火器。只不过皇帝年纪大了,国内又矛盾一大堆,不想再主动开战而已。

    下一任神罗皇帝继位,必然要使用火器作战,而且首先打的还是内战!

    只看有了秘密火器部队,神罗是不是还会如历史上那样崩溃,霍亨斯陶芬家族是不是还会大权旁落。

    东学西渐,愈演愈烈。

    这个时空的西方历史,必然变得更加面目全非。

    不论如何,从意大利到拜占庭,再到中东几个大国,有无数学者把大明视为“天国王朝”,把大明帝国视为他们的精神故乡。

    他们仰慕大明的一切,而且编出各种各样的故事。

    那些故事往往带有政治隐喻,而大明永远都是正面形象。

    嗯,中世纪的《意林》。

    而且,大明太祖朱国祥,在各种故事里的出场次数最多。

    朱铭反倒成了一个只会打仗的君主,往往行事冲动不顾后果。这个时候,朱国祥就会站出来,用富含哲理的话来教育儿子,朱铭听了训诫连忙改正错误。

    那些编故事的西方学者,一个个都蔫儿坏呢。

    他们自比朱国祥,把君主比作朱铭。那些故事的中心思想,无非就是老子教训儿子,也是他们在教训自己的君主。

    比如说,朱铭有一天色心大起,骑马冲出皇家城堡,跑去自己的直辖领强抢民女。

    关键时刻,朱国祥出现了,一番言语就让儿子改邪归正,从此下令全国的贵族都不准强抢民女。

    于是乎,大明天国的女孩子,平时可以随便出门,根本不用担心安全问题。

    这种故事编多了,朱铭的形象就很奇怪。似乎各种坏事都做了一遍,坏得头顶生疮脚底流脓,却又是一个知错能改的明君。

    乱七八糟的小故事越传越广,就连民间妇女都用朱铭来教育儿子:“很远的东方有个朱神符,小时候就像你这么胡闹。后来他听爸爸的话,改正错误就做了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