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8b4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二战全景纪实 > 第142章
    包克元帅以其所部75个师倾巢出动,从南部的奥廖尔地域向布良斯克进攻,企图消灭苏联布良斯克方面军;从西面的斯摩棱斯克地域向维亚济马进攻,企图消灭苏联西方方面军和预备方面军,从而为占领莫斯科扫清道路。

    德军坦克兵团威力强大,进展迅速。

    10月7日,在维亚济马附近合围苏联两个方面军的主力,战斗至13日结束。

    在南部,14日苏军在布良斯克南、北分别遭到合围,23日战斗结束。

    部分苏军突出包围圈,其中有些人回到原来的部队,有些留在敌后参加游击队,很多人被俘。

    在维亚济马和布良斯克两个战役中,据德国公布的材料,苏军被俘663万人,其中有3位集团军司令,损失了大量坦克和火炮。

    德军乘胜向莫斯科进攻,10月的苏联首都形势是非常危急的。

    苏联最高统帅部于10月10日任命朱可夫上将为西方方面军司令,原预备队方面军并入西方方面军,由朱可夫统一指挥。

    10月17日在莫斯科西北面组建加里宁方面军,由科涅夫上将任司令。

    莫斯科西南面仍由布良斯克方面军防守。

    最高统帅部积极调遣兵力增援西方方面军。

    在10月初的一周之内,派往西方方面军的部队就有14个步兵师,16个坦克旅,40多个炮兵团和其他一些部队。

    莫斯科的工人组建了25个独立营,经过短期的训练,便开赴前线,投入战斗。

    几十万市民(主要是妇女)参加修筑防御工事。

    前线的战斗越来越激烈。

    10月18日,德军占领了莫斯科西面的莫扎伊斯克,接着就急切地想沿着最短的途径扑向莫斯科,把进攻的重点指向沃洛科拉姆斯克。

    守卫这一地区的是罗科索夫斯基将军指挥的第16集团军。

    他们打得英勇顽强,所部潘菲洛夫将军指挥的第136师表现尤其突出,连敌人也承认其坚毅镇定。

    德军第5步兵军军长在给上级的报告中写道:“依仗构筑完备的阵地……

    和密布的地雷,俄军第136师……

    进行着惊人的顽强战斗。”

    正是这些坚毅顽强的苏联军人用血肉挡住了希特勒匪军闯入莫斯科的进攻。

    到10月底,希特勒“台风”行动的两大目标——消灭苏军和占领莫斯科——都没有达到。

    德军疲惫不堪,被迫休整。

    话分两头。

    在莫斯科市内,10月16日,国防委员会已做出决定,进行疏散,把一部分党政机关和全部外交使团撤退到距莫斯科800公里的古比雪夫,同时把一些国防工厂、科学文化机构也迅速迁出。

    留在莫斯科的是:党中央政治局、国防委员会、最高统帅部和由总参谋部重要工作人员组成的作战组。

    斯大林留在莫斯科。

    他是联共中央总书记、苏联政府首脑、国防委员会主席、陆海空三军最高统帅,还是国防人民委员,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

    在前线战斗最紧张的日子里,斯大林一连几夜没有离开办公室。

    每天只在小休息室里打上两三个小时的盹,其余时间都在忙着同总参谋部的将领们、政治局委员们做出某些决定,安排某些事情,召见某些人。

    10月17日(或18日),斯大林把国防委员会委员、政治局委员和军方主要负责人召集到自己的办公室来。

    他们是莫洛托夫、马林科夫、米高扬、贝利亚、沃兹涅先斯基、谢尔巴科夫、卡冈诺维奇、华西列夫斯基(总参谋长)、阿尔捷米耶夫(莫斯科卫戍司令)。

    斯大林同大家互致问候,请他们坐下,然后立即开始发布命令:今天立即撤退主要的社会活动家和国务活动家,各大企业一律布雷,准备在莫斯科失守时起爆。

    在莫斯科城外各条路口设置反坦克和反步兵障碍物。

    这时斯大林已做了最坏的打算,准备万一。

    ---------------

    1.莫斯科城下大决战(3)

    ---------------

    他停了一会儿,马上补充说:“西伯利亚和远东的援军很快就会到达,这些部队已经开始登车了。”

    10月中旬的一天,斯大林想到远郊区的别墅去,贝利亚有些担心地说:“斯大林同志,不能去啊!”看到领袖迷惑不解、显然生气的目光,他又用他俩家乡的语言——格鲁吉亚语解释说:“别墅已经布雷,必要时准备炸毁。”

    斯大林发火了,但很快又平静下来。

    贝利亚又报告说,在莫斯科近郊某个火车站已为最高统帅准备好一辆专列,还有大本营的4架飞机也准备就绪,其中一架是斯大林的专机“道格拉斯”。

    斯大林一言不发,他的心情无比沉重。

    但他深深地感觉到,只要人民和军队知道斯大林在莫斯科,这就会给他们无穷的力量和必胜的信心。

    他经过反复考虑,决定留在莫斯科,直到最后一人。

    经过短暂的慌乱之后,莫斯科街头又开始呈现出沉着坚定的气氛。

    “坚决保卫首都”、“绝不放弃莫斯科”、“决不让希特勒匪帮闯进莫斯科”,已成为苏联军人、苏联人的爱国主义口号,成为祖国的绝对命令。

    为了鼓舞士气,稳定军心,10月底的一天夜里,斯大林决定到前线视察。

    几辆汽车组成一个车队,沿着莫斯科沃洛科拉姆斯克公路驶出首都市区,再行几公里后转入一条乡村小路。

    斯大林想看看已经进入阵地的火箭炮(卡秋莎)排射,但随行人员和卫队不同意继续前进。

    斯大林听取了西方方面军一位指挥员的报告。

    然后伫立在寒风中望着西方地平线上横飞的炮火发出的紫红色的闪光,久久才离去。

    在归途中,斯大林的重型装甲汽车陷入泥泞中。

    他的司机束手无策。

    贝利亚坚持让最高统帅坐上另一辆汽车,黎明前回到克里姆林宫。

    第二天,苏联大小报纸都刊登了最高统帅斯大林视察前线的消息。

    全国军民大为振奋,前方将士兴奋地相告:斯大林和我们在一起!

    1941年11月7日是十月革命24周年。

    在国庆前几天,斯大林对莫洛托夫和贝利亚说;“我们怎么安排阅兵?

    比往常提前一两个小时吗?”

    莫洛托夫和贝利亚都以为自己的耳朵听错了。

    阅兵?

    这是什么时候?

    从7月22日起,德国飞机就不断轰炸首都,总参谋部的大院也挨了炸弹,死伤十几个人。

    德军已兵临城下,虎视眈眈,正张着血盆大口,恨不得要把莫斯科吞下。

    斯大林似乎没有理会他们的困惑,继续说道:“莫斯科的防空部队还要再加强。

    主要将领都在前线。

    由布琼尼检阅部队,让阿尔捷米耶夫将军(莫斯科卫戍司令)指挥。

    阅兵时如有德国飞机冲过防线进行轰炸,要迅速清除死者和伤员,但阅兵必须进行到底。

    让新闻电影制片厂摄制纪录片,尽快复制后分送全国各地放映……

    报刊要广泛地报道阅兵式。

    我将在庆祝大会上做报告,在阅兵式上讲话……

    你们有什么意见吗?”

    莫洛托夫若有所思,回答说:“但这很冒险……

    很冒险!当然,在国内外将引起巨大的反响。”

    “那就这么决定了。”

    斯大林又转身对贝利亚说:“您去做必要的安排吧,但是除了阿尔捷米耶夫、布琼尼和几个十分可靠的人以外,不到最后时刻,不要让任何人知道阅兵的事。”

    根据斯大林的指示,11月6日晚,莫斯科劳动者代表苏维埃庆祝大会在地铁马雅可夫斯基站举行,斯大林做了《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二十四周年》的报告。

    他指出,德军后备力量快要枯竭,苏联后备力量才刚刚开始扩充,德国比苏联已大为削弱。

    德国法西斯对苏联实行的闪击战已彻底破产,德帝国主义及其军队必然灭亡。

    11月7日早晨,在敌机干扰、炮声隆隆,敌军围困万千重的莫斯科红场,苏联军民照例举行了阅兵和庆祝活动。

    苏联国防委员会主席、最高统帅斯大林以藐视和压倒一切敌人的大无畏精神,威严地屹立在列宁陵墓上,检阅了红军队伍,并发表了鼓舞人心的演说。

    在阅兵时,成千上万全副武装的苏军指战员迈着整齐雄健的步伐从红场列宁墓前走过,接受最高统帅的检阅,随即从红场直接开赴前线,去迎击莫斯科远郊的敌人。

    然而,苏联军民这时的处境是最困难的。

    由于西部大片国土沦丧,煤、铁、锰和南方的冶金工业都严重减产。

    苏军的供应全靠战前在东部建立的第二冶金基地。

    全国最大的莫斯科和列宁格勒的机器制造工业中心都在作战地区,生产不能不受影响。

    到1941年11月,敌占区的人口占战前苏联人口的40%,煤产量占63%,生铁产量占68%,钢占58%,铝占60%。

    敌占区生产的粮食占38%,甜菜占84%。

    许多迁移到东部的企业还没有投产。

    军工企业显著减产。

    例如,坦克生产1941年下半年仅完成计划的617%。

    ---------------

    1.莫斯科城下大决战(4)

    ---------------

    t—34型坦克生产下降尤为明显,第三季度生产112l辆,到第四季度只生产765辆。

    飞机的生产也大致如此:1941年9月生产飞机2329架,11月下降到627架。

    12月份飞机生产计划仅完成388%,飞机发动机的生产计划仅完成236%。

    不过,在东部地区,苏联政府迅速改建和新建了许多生产飞机、坦克的大工厂,这就为此后军工生产的迅猛增长创造了条件。